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机构 >> 军事法研究中心 >> 正文
我院李伯军副教授应9888拉斯维加斯“国际问题研讨协会”与“三道门学社”邀请参加的学术活动
来源:     发布日期:2011-05-11     查看次数:
文章来源
2011年2月—5月,我院战争与武装冲突法研究中心主任李伯军副教授先后应9888拉斯维加斯国际问题研讨协会以及9888拉斯维加斯三道门学社的邀请参加了一系列的学术活 动。在学术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院李伯军老师与我校哲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以及全校学生围绕近来国际社会发生的中东变局、日本地震、基地组织领导 人本拉登之死等一系列国际热点问题开展了跨学科的学术交流,这种通过跨越法学、政治学、哲学、国际关系学、新闻传播学、语言学等众多学科的方式来所展开的 学术交流活动在我校尚属首次,并在全校范围内引起较大反响。

学术活动主题之一:“拉登之死——全球反恐战争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5月8日晚,一场关于“拉登之死与全球反恐战争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的学术论坛交流活动在我校逸夫楼第一报告厅展开。此次论坛的主讲人分别来自湘 潭大学法学院李伯军副教授、9888拉斯维加斯政治系朱陆民副教授、9888拉斯维加斯哲学系罗伯中副教授,论坛主持人为9888拉斯维加斯政治系李开盛副教授。

论坛一开始,我院李伯军老师做了题为“本拉登之死与‘暴力’和平的困境”的主旨演讲。他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首先,他认为,需要明确本次讨论主题的前提:到底什么是“反恐战争”?因为国际社会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众多,无法达成一致,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与澄 清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恐怖主义行为道德与法律的正确评判。他指出,恐怖主义与战争在本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一种“暴力”行为,而且都是反人权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自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所发动的伊拉克反恐战争和阿富汗反恐战争实际是一种“国家恐怖主义行为”,因为这些战争无不导致了无数平民 的伤亡和难民流落他乡!而美国自二战结束以来在全球主导确立的霸权秩序恰恰就是通过这种“暴力”的方式来确立这种短暂和平的!

其次,他指出一个事实:“反恐”只是美国等西方强权在国际关系中谋其国家利益和权力的一块“遮羞布”而已。而美国从道德和法律层面借助联合国这个代 表国际社会的国际组织获得了其反恐的正当性和合法性。然而,本拉登等基地组织恰恰是冷战时期美国一手扶植出来对付前苏联的一个怪兽!现如今,这个怪兽却将 矛头指向了美国,对美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嘲讽。事实上,美国政府着意利用了基地组织本拉登的恐怖主义行为,使得其将其全球战略触角得以延伸到阿富汗等中亚 地区,以此来挤压中俄的战略空间,反应了我们这个时代大国主导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

最后,李伯军老师对于国际社会到底应如何“正确”反恐提出了他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使用武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时确实是反恐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但并非 反恐的唯一和根本途径。美国这次对本拉登“未审先斩”的、“以暴制暴”的野蛮反恐方式实际已经导致美国主导下的“暴力和平”已然陷入“越反越恐”的困境。 接着,李伯军老师指出,他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即恐怖行为自古有之,但恐怖主义确实是现代文明和现代性的一颗固有“毒瘤”或“怪胎”!因此,他认为,各国及 各个地域文明只有通过跨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消解各民族之间的隔阂、矛盾和误解,反思我们现时代发展模式的种种弊端,倡导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等,这些才是 我们解决当今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本之道!

学术活动主题之二:“弘扬人文精神,探讨公民文化——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大地震”

3月18日,三道门学社在法学楼西附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了以“弘扬人文精神,探讨公民文化——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大地震”为主题的讲座,就国人对日本大 地震的相关看法进行了热烈讨论。本次讲座活动由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李开盛主持,外国语学院老师梅晓莲、法学院老师李伯军以及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老师 罗伯中主讲,并有2010级本科生黄鑫、2008级本科生王意超和2010级研究生发言。

整个讲座主要讲围绕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核问题、凤凰网调查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和交流。整个讨论过程中师生互动频繁、热烈。

我院李伯军老师在这次讨论会上针对这次日本大地震谈了他自己的三点感受和想法:

一是,他谈到了通过地震我们应如何认识日本的国民性问题,通过日本这次发生地震,我们到底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他对于日本民众在这次大灾难面前所体 现出来的秩序、从容与理性等国民性格表示了肯定。然而,他接着在套用我国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对于日本国民性格所概括出来的“机器民族”之性格特征的基础 上,认为日本国民终究还是缺乏某种“德性”,如对历史问题的回避、死不认错、没有民族个性等国民性的缺陷。所以,他认为,“我们必须重视日本,研究日本这 个近邻,你要知道,日本这个国家的发展走向实际决定了我们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目标能否顺利得以实现。”

二是通过地震,他指出了“我们应具备什么样的人道情怀?”的问题。他认为,尽管中日之间存在固有的复杂历史情感和恩怨纠葛,但在天灾面前,我们应该体现出超越政治、意识形态、民族偏见的既定藩篱来表达我们中国人应有的恻隐之心。

三是通过地震,李伯军老师提出了“我们应如何反思人类生存方式?”的问题,就人类社会应如何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自身的内省等问题发表了他独到的个人见解。

学术活动主题之三:“中东变局及其反思”

2月25日(周五)晚7点,在法学院东一楼会议室举行了题为“中东变局及其反思”的讨论会,这次学术论坛由哲史文化学院的袁建新博士主持。本次论坛 由哲史文化学院政治系的李开盛博士做主题发言,就目前从突尼斯茉莉花街头革命引发埃及乃至整个中东国家爆发的革命浪潮进行了精彩、深入、细致地剖析。接 着,我院李伯军老师、文学与新闻学院罗如春老师、哲史文化学院卢少鹏老师分别针对李开盛博士所做的主题发言做了精彩点评。

在评议中,我院李伯军老师指出,在李开盛博士的整个发言过程中,对于目前中东的深刻变局,他的一个基本立论是:中东这些国家,包括突尼斯、埃及等之 所以爆发街头革命,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经济和社会问题方面的原因,“中东地区国家目前大面积动荡的根源需要从政治方面找,即长期的强人统治。确实,民主化 一直以来是中东地区国家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政治和社会课题!李开盛博士显然意识到了这一关键的问题对于目前中东地区国家的重要性。然而,他认为,既然是针对 中东地区国家政局的理性反思,李开盛博士并没有就这一问题展开,好像在刻意回避这个问题。

接着,我院李伯军老师补充提出了两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民主或民主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生成是否必须通过外部干涉的方式才能实现?还是可以基于这个国家内 部的政治发展进程加以内生而成?他指出,实践证明,通过外部武力干涉的方式从来都没有取得成功,在此过程中,这个国家不但没有最终实现真正的民主和建立民 主政府,反而导致了该国永无休止的国内动荡,进而酿成悲剧性的人道主义灾难,这样的民主推进的合法性是值得怀疑的。如战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重建步履维艰就 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最后,他指出,既然是对中东变局的理性反思,仅仅从中东国家内部问题入手还是不够的,本次讨论的主题似乎还应该从中东变局的外部因素或更大的国际视野来检视这个地区的民主街头革命。

上一条:战争与武装冲突法文书及基本规则简介
下一条:《不干涉内政原则——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分析》一书出版